□金吉萱
蘇州本輪疫情發生后,抗疫一線工作人員走上沒有硝煙的戰場,以身為“墻”共同守護轄區居民。也有不少居民走出家門,成為志愿者。他們在志愿崗位上,不斷復盤總結經驗,發揮“因地制宜”的創新精神,用志愿服務中的小小舉動和面面俱到的工作態度,助力“抗疫勇士”安心戰疫。
30分鐘檢測600人次
“我提議,采樣臺的布局還需要改善。”參加過3次采樣臺志愿工作的居民志愿者趙保紅在“國際水岸核酸檢測志愿者”微信群中提出:“采樣臺的布局五花八門,有的采樣臺裝管人員在入口處,登記人員反而離出口最近,居民進行核酸檢測先登記再采樣,從走向上來看就完全反了,非常不方便,頻繁的走動還容易撞倒試管、堵塞走道,造成人員聚集。”
志愿者提出“金點子”,經國際水岸社區核酸檢測小組一致通過,決定采納趙保紅建議,合理安排采樣臺布局——采樣組三人一臺,錄入人員在最靠近入口的左邊、裝管人員在靠近出口的右邊、醫護人員居中。同時,優化秩序組的工作細節,工作人員眼疾手快、及時招呼,居民隊伍即空即補、即到即錄、即錄即檢;測額溫、查驗蘇康碼、遵守一米線;各樓棟居民按照規定時間下樓檢測,排隊、進場、登記、采樣、領證,一氣呵成。少等待、不聚集,30分鐘完場檢測600人次?,F場居民反映:“確實省了不少排隊時間,我們小區的核酸檢測工作越來越快了。”
全程2分鐘“蘇”戰“速”決
區域核酸檢測時擔心排隊耗時;擔心人群聚集增加感染風險;老人和孩子長時間排隊身體吃不消……在時代廣場北社區,居委會與轄區物業經過前期調研、探討以及總結復盤,一招解決了這些問題,他們采取了點位核酸檢測網絡直播,排隊情況一目了然。
在蘇州工業園區協鑫皓廷公寓采樣點,現場架起了直播設備,組建了直播小分隊,由志愿者進行直播解說,物業管家對接各樓層居民,公安輔警對核酸檢測現場秩序進行維持。直播間一開,居民留言與志愿者進行互動,詢問現場采樣情況,志愿者通過鏡頭實時轉播排隊人數,每當現場剩下15至20人時,物業管家便開始按照樓層聯系業主下樓進行核酸采樣,采樣過程有條不紊。采樣結束后,居民直奔直播間留言:“今天核酸效率真高,下樓就做,全程2分鐘,點贊!”也有居民迫不及待地發朋友圈、發抖音,無不稱贊“直播”核酸檢測的高效。
一個臺1小時檢測200人
在第五輪區域核酸檢測的前一天,雙湖灣社區的點長們經歷過對前4輪檢測的總結和充分的準備,原本已經對第二天的第五輪檢測成竹在胸,卻在晚上臨時得知采樣臺減半,于是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新方案,大家集思廣益,討論得熱火朝天。
“由9個檢測臺轉變成現在4個臺,時間要加緊,必須提高效率!”“我們可以采取十個一錄,然后用隔離欄把人攔起來,安排專人開關隔離欄!”“可以兩個手機登一個賬號,分兩列一起錄!然后一批做完再放另一批!”“可行!”經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,新的方案達成!臨時畫圖、連夜分配任務、單線聯系志愿者并告知對應任務一氣呵成。第二天一大早,雙湖灣社區各檢測臺秩序井然,每個檢測臺平均每小時檢測200人,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!居民們一邊排隊一邊都在夸贊新的方案縮短了等待時間,現場也更有秩序了。